奇闻异事网

奇闻异事网

西藏的“绿色江南”之谜

时间:2019-09-02 08:09:16 作者:zl001 来源:探索宇宙网编辑整理
“察隅好,入冬天不寒。山头雪积银世界,山谷樟叶泛青光,郁郁似江南。”这诗句是人们对察隅的赞美,也是人们对察隅的向往。这里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岭上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山坡上森林郁郁苍苍,山谷间清泉流水潺潺,加上百鸟争鸣,蜂环蝶舞,异兽出没,真是一派江南风光。在富饶的察隅森林中到底有多少动植物种类,恐怕还是一个谜。



察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角、喜马拉雅山脉呈“丁”字形交汇处,东靠云南省,西接墨脱县,南邻缅甸、印度,北部是左贡、八宿、波密。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近似“簸箕”形迎向印度洋。东面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层层山岳阻挡了东来的太平洋季风,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干冷气流,南面印度洋上盂加拉湾暖流所形成的高温高湿气流可以穿越喜马拉雅山各断口进入,因不能逾越东面和北面的高山而在本地回旋,因此形成这里温暖、多雨的自然气候。保护区内全年降水量达一千毫米以上,海拔一千至二千五百米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十至二十度,年平均湿度约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无霜期在二百天以上。


在大约六千万年前的中生代,这里是古安加拉大陆和古岗瓦那大陆之间的古地中海,后来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衔接,使地壳逐渐抬升,到距今二千六百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才开始脱海成陆。由于经历了湿热的滨海浅陆阶段,所以这里留有印度——马来西亚和地中海植物区系成分。之后,由于几次强烈抬升,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泛北极植物区系中的一些温带、寒带成份也逐步迁移交流。


到了第三纪第四纪,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冰川时期,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几乎全被冰川覆盖,生物体为了生存而被迫逐渐由北向南,由高向低退却。由于这里位于喜马拉雅南缘,加之沟壑纵横交错,成为生物退却逃亡过程中的“避难所”。随着冰川的退却,这些生物体也逐渐恢复到原住所,许多第三纪、第四纪植物得以保存,到现在被称为“活化石”。随着千万年大自然的造化,植物体本身的逐步适应,形成今天独特而又复杂的区系。有人将本地列入中国——兽马拉雅植物区系,也有人认为这一植物区系是中亚、东亚、喜马拉雅、印度、马来西亚和泛北极等植物区系的混合区系。


现代察隅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一条支流,大体呈南北向,上游由东西两条支流分别源自两个山脉,西支称贡日嘎布曲(也称阿扎曲),发源于岗日嘎布拉附近,东支称桑曲河,源自伯舒拉岭,两河均发育于不同地段的河谷,地形构造比较复杂,两岸山势低缓。由于季节性的山地河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因暴雨而产生洪流,出山口时,坡降变小,流速减慢,所夹带的泥砂砾石,呈扇形堆积在山麓成为洪积扇。之后,地壳抬升,前缘受到主谷流水的切割,扇面高出现代河漫滩,而呈平台状,为植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高山带冰雪作用强烈,特别是山地迎风坡,现代冰川普遍发育。察隅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和长沙、南昌等地在同一纬度上。可是这里山体高低相差悬殊,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三四千米,最能反映这种自然特点的莫过于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垂直带植物谱了。如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米以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三千二百米以下是山地阔叶混交林带,四千二百米以下是亚高山暗针叶林与灌丛带,四千五百米以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此以上为冰雪带。每个森林带上分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山地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常绿栎树林,高山疏林,高山灌丛等八个森林植被型。其中又可分为几十个类型即:冷杉林,云杉林,铁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水青树林,樟树林,笆蕉林,旱冬爪林,槭树林,桦、杜鹃灌丛等。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高等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六十多科,一百四十多属,三百多种。现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星叶草,长蕊木兰、云南黄莲,红椿、澜沦黄杉、木青树、长苞冷杉、黄蓍、黄牡丹、天麻、锡金海棠、红花木莲、楠木、南方铁杉酌同属云南铁杉。八角莲的同属西藏八角莲、假人参、桃儿七、延龄草、厚朴等一十九种;古老的种类有:水青树科、樟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松科、柏科;经济树木有:山龙眼、胡桃、蔷薇科、漆科等。总之,从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到北方的杨,柳,械、桦,在这里聚亲会友,共茂一林。


察隅河大致呈南北方向,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食源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所以云集着南来北往的动物种群。据有关资料表明,它们属于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界动物区系。慈巴沟保护区近年来珍禽异兽迅速增多,羚牛已达七百多头,老虎已有五至七只,棕熊也来此地安家。进入这飞禽走兽和多种昆虫的乐园里,经常看到黑熊到树上摘果,猴子们摇荡着秋千,老虎悄悄地待食,羚牛老少静静地晒着太阳,神态自若的獐子来溪边喝水,山雀在树上为它们歌唱;山鹰翱翔在天空,鱼儿们欢快地游戏在碧清的水底,还有那蜜蜂忙于采蜜:蝴蝶飞来舞去……


山地亚热带的森林景观非常迷人,春天来到的时候,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皎皎如雪的山梨,白里透红的木兰,如胭似脂的海棠,娇艳绢丽的玫瑰,清雅淡致的丁香,叶绿花蓝的鸢尾,五彩缤纷的杜鹃等各种深红、紫红,浅蓝、黄白的山花千姿百态,争芳斗艳。清风阵阵,吹来清新的气息和野花的芳香,无不使人心醉神迷。秋天来临,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累累果实挂满枝梢,大串的山葡萄,小串的五味子,棕绿的猕猴桃,嫩黄略带红色的木瓜,似鸡素子的山茱萸,诱人的山桃野果,木耳香菇……不胜繁多,令人兴趣盎然,留连忘返。


澜沧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世界上除了我国川西南、滇西北和缅甸北部有分布外,在察隅也有少量分布。它喜温耐寒,多在海拔二千七百至三千三百米地带散生于林中或组成小片纯林生长。它树形美观,高大通直,似千层塔节节升高,高达四十多米,茎粗达八十至二百厘米。澜沧黄杉的生长对于研究该地的植物区系和相应的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它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致,不仅是建筑、桥梁、车船等上等用材,而且也是做家具的理想材料。


在这常绿阔叶林内分布着多种楠木、樟木、椿树,这些树种的木材素有贵族之称,遇火难燃,经久不朽,防虫防蛀,有百年不灭的芳香气味。常见的有的樟、新樟、云南樟、香桂、红楠木、察隅润楠、香椿、红椿等。其中最珍贵的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滇楠,树高达三十米以上,胸径有一米以上的大树。


在察隅保护区的考察中看到了过去曾认为只有在西藏墨脱和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生长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植物—一苹果榕。


苹果榕生长在海拔一千六百米以下,系桑科榕属乔木,高达十多米,胸径达二十多厘米。枝、叶都有乳汁液,树皮灰色、平滑,树冠宽阔,叶倒卵状椭圆形,长十至二十五厘米,宽六至十三厘米,叶背密生小瘤体,三出基生叶脉。特别有趣的是果实簇生于老树干发出的一至三厘米长的短枝上,果实直径达四至六厘米,成熟前呈绿色到黄绿色,成熟后呈深紫红色,顶部似压扁,一般九月份开花,翌年四月果实成熟。


苹果榕在察隅保护区内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果实成熟后果皮果肉厚含糖量高,果内壁长有似芝麻的种子,果中间有一窝似白糖浆的果心,生食营养价值高,果鲜质软,别有风味。多食榕果可以下乳补血。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榕果中含有极少量放射体,能防痛治痼。它的叶子含乳汁液丰富,是大牲畜喜食饲草,常食之能膘肥体壮,是发展空中牧场的潜在资源。全株基干又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紫胶虫寄生树。


刺五加是保护区海拔三千米以下常绿阔叶林缘分布较多的珍贵药材。明代杰出的药物专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刺五加做过这样的称颂,“宁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满车”。而今刺五加又被国内外人认为具有扶正固体、添精补髓、增进饮食、健身长寿、健脑、健气之功效。近年来五加参召声大振。其中还经历过一段轩然风波0。1978年,美国一家草药公司曾经经营我国的刺五加,不想前苏联经营商竟向法庭提出诬告,说“刺五加的惟一来源是苏联西伯利亚,中国出口的刺五加是假药”。我国有关部门在科学家们的协助下,向法庭提出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说明中国刺五加历史渊远、品质优于前苏联。美国法庭正式开庭宣判,中国胜诉,并对诬告者罚款。从此,刺五加成为百草之中的明珠。近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刺五加有与它的小兄弟人参相类似的作用,能调解人体的生理机能,不仅对失眠者能促进安眠,还能使睡眠过多的人减少睡眠,这种奇特的作用,在其他药品中是少见的。


在察隅的森林里,每当暮霭初临天边,常听到洪亮的“咯咯”啼声清晰贯耳,它就是高原特有珍禽藏马鸡。藏马鸡也称白马鸡,藏语称“夏昂”,即白鸡之意。它体态袅娜,是著名的观赏鸡类,为我国重点保护的动物之一。在我国古籍《隋书·列传》中已有西藏“多白雉”的记载。“稚”是“鸡”的同义词。古人认为:“白雉出而天下太”,故历朝各地都捕捉白稚,作为越贡品以示祥瑞。藏马鸡体重约五斤左右,它体羽灰白,头顶生有黑色的短羽。脸部鲜红,非常醒目,耳羽成白色的簇状,像两只短角突出于脑后,尾羽婆娑,闪着紫色金属光泽。它们常栖于海拔三千米至雪线附近的高山地区。平时大多二、三十只结群生活,并有一雄鸡高踞枝头,担任警戒嘹望职能,一旦发现敌情就发出惊啼,其余皆闻声奔飞。在繁殖季节,雌雄成对的藏马鸡总是形影不离地度过一年中十分难得的“蜜月”。小鸡孵出后,父母带着“子女”们过结群生活。


进入阔叶林中,晚上常听到“喂喂”的声音,借着月光看到是一只头似老鼠,而比老鼠大的动物。据传它是林中的老鼠“修炼”成精,长出翅膀能飞的成精大鼠。其实不然,它是鼯鼠科的动物,俗称飞鼠。属亚热带或热带高山丛林动物,多生于阔叶昆交林内,它并不会飞,因其体侧两边具有较薄的皮膜,借此在山林中滑翔。由于体色与树干色泽相似,伏在树干上往往很难发现,如敲打树干,它一直爬到树枝,开始展膜向下滑翔,着落时,头向上抬起,体呈垂直状,用前足抓住树干。飞鼠身长约四十厘米,又粗又长的尾巴长达五十厘米,是滑翔时的方向舵。它的面部像狸,眼睛似猫,嘴如老鼠,耳朵像兔,皮毛细亮如丝,光滑美观,可与水獭、貂皮媲美。飞鼠昼伏夜出,白天在树洞“闭目养神”,晚上出来觅食果实,嫩枝叶。它的粪便还是专治妇科疾病的良药“五灵脂”,别名“催生子”。飞鼠一般在树洞中繁殖。并用枝叶,干草铺垫成巢。它和蝙蝠一样,都是胎生,属于哺乳动物。


猕猴,藏语称“折吾”。是保护区内经常能见到的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也是森林中最活跃的分子。成年猕猴,体长六十厘米左右,尾长近二十厘米,全身毛灰褐,腰部以下橙黄,胸腹部和腿部深红色,颜色和耳裸出,幼时白色,成长后肉色至红色,姿态奇特,行为逗人发笑。猕猴属于灵长类,在进化史上是人类的近亲,是人类神经、生殖、行为、免疫、临床等科学研究和医学试验的最好替身材料。它的实用价值高,身上的猴枣属贵重药物,可治头昏和恶性肿瘤,猕膏是老人、小孩的滋补品,其胆汁与黑熊胆同样早被藏医所利用,其毛皮是西藏东部地区群众最喜欢制作御寒衣服的原料。


猕猴喜栖于阔叶林、混交林、多岩、多峭壁的山上。白天活动觅食,夜晚栖息岩洞或树上。行动敏捷,善于爬岩上树,更喜在悬崖上玩耍,会泅水,也常在林间追逐嬉戏,喧哗打闹,攀枝附藤,十分灵活。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 为了寻求食物和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在海拔一千多至四千多米的地区。


生性精灵的猕猴,喜群栖家族生活,一群几十以至上百只中有老、中、青、幼等个体。群内社会分工比较明确,其中有一只强壮的公猴为王,常居高额望,十分威武,还有几只公猴为“元帅”或“将军”,带领整个家族出没于山地林间,悬崖深涧。秋季,两群猕猴为了争夺一块丰盛的野果地,有时会发生一场“战争”。群内每年有一次猴王“竞选”,几只强壮的公猴要进行一场“比武”,强者为王,次者为“帅”,落选的猴王有不愿当帅而落荒。狡猾的猕猴发现有强敌袭来,放哨的“猴王”便发出“嚯、嚯”如哨般的告警声,群猴便在树上连窜带跳,或从沟底向山上,挟仔迅速逃跑。有时在深山被人驱赶时,往往推石头,丢石子或从树上摔枝,进行抵御。据猎人讲,个别猕猴实在无法逃避猎人的追捕时,便跪下伸出两个大拇指或指着乳房向他求情,有的猎人为之感动不愿再伤它们。猕猴每年秋冬为发情期,孕期半年,初夏产仔。小猕猴出生后知母不知其父,由母亲多方照顾,到了三岁后方能独立生活。


棕熊,藏语称“折蒙”,因通体呈棕黑色故得名。分布于西藏东部以及南部林区,在阿里地区也有它的变种藏马熊,与它同样珍贵。它的毛皮价值比黑熊高,熊掌,熊胆的功能与黑熊相同,是一种十分名贵的药材。棕熊数量十分稀少,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


棕熊体型较黑熊大,长约一米五至二米,尾巴短,具五趾,前足爪较后足为长。虽然全身呈棕黑色。但头部毛色较浅,稍带褐色。腹部毛色比背部浅,四肢黑色。棕熊多生活于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地区。夏天喜欢到高山密林中。多白天活动,能爬树,善游泳,会直立行走,所以群众也称它为“人熊”。棕熊视力差,但嗅觉十分灵敏。顺风可闻到很远距离的气味,有经验的猎人都是逆风追捕,但很难如愿。


棕熊一年大部时间过独居生活。除老虎以外,其他山中野兽都不是它的敌手。它一般不去与虎斗,但相逢时,它自以为自己强壮有力,好胜心强,根本不把老虎放在眼里,一斗数日。斗到一定时候,老虎跳出圈外去找吃的,补充精力。而棕熊却傻呵呵地在原地整修场地,准备再战,吃饱的老虎回来继续与它斗,饿了又去找食,回来再战,经几次较量后把棕熊弄的精疲力尽,最后斗败或者会被老虎把它吃掉,当地群众给它起名字叫“傻大哥”也不过分。但是平时取食时棕熊办法很多也非常狡猾,有时群众安下的熊夹板,它不钻到夹子下面取食,而是从顶上抓个窟窿伸下前肢取诱饵吃,所谓的熊夹板只能对黑熊起作用,对棕熊无可奈何。传说它会学人骑马,并且在马后背打一掌,能将马胯打坏。以前保护区有一个牧场,三岁以下的牛,经常被它收拾,所以曾派几名有经验的猎手设法把这个“怪物”干掉,结果适得其反,它骗得这些猎手们满山转圈,累的筋疲力尽,冻的到处受伤。最后还是没有如愿,只好又给它披上了一层新的神话色彩而告终。


在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有时会突然窜出一种皮毛花纹十分美丽、宛如云朵的动物,其毛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裘褥垫等皮物的珍贵原料,目前全国数量非常稀少,这就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云豹。


云豹很像金钱豹,但体型较小。重约三十至四十斤,体长一米左右,尾长七十至九十多厘米。四肢短而矫健,全身黄色或灰黄色,其侧自前肢到臀部有不规则云块状黑斑纹,宛如云朵,故称“云豹”。它的颈背部有四条黑纹,中间两条止于肩部,外侧两条较粗,延续到尾基部。四肢黄色具有长形黑斑,腹部和四肢内侧黄色或有少数明显黑斑,尾与背色相同,但末端有数个黑环。云豹,多生活于森林之中,活动在海拔一千六百至三千米的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的丛林或常绿林中。它是食肉动物,性情凶猛,善于爬树,很少到地下活动,白天在树上睡眠,晚上出来活动,常沿山脊和人行小道走。捕食对象主要是鸟类、猴类、野猪、山羊等小型兽类。有时饿急了也想去对付大一点的兽类,可是一旦难以得逞就迅速逃跑。


稀少而难于见到的活动在保护区海拔三千米、多岩、阳坡的偶蹄类动物斑羚,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也被国际贸易公约列入第一级严禁交易的动物。它属于牛科,但体形较小,似山羊,一般体重约六十斤左右,体长九十到一百一十厘米,尾长十三至十七厘米,四肢短。雄雌兽都有一对短而直的角,斜向后方,二角基部很靠近。全身灰棕褐色,底绒灰色。额、下颏及喉部均呈棕色。喉后部有一块白色大斑。尾基部近于灰棕色,末端黑色。斑羚的外表颜色是很好的保护色,与岩石的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时很难辨出来。


夏天,斑羚多住在岩洞或垂岩下,站着或躺下休息。若有蚊虫叮咬时,则到通风的石崖上休息。斑羚的活动地点较固定,冬天到来后,海拔高处较冷,它们就由山顶下至森林里活动,但总不远离栖息地。通常结成四至八只的小群生活,个别老年雄羚多喜欢独栖,很易被其他天敌所伤害。斑羚行动敏捷善于攀登跳跃,从静止的姿态能一跳一米多近两米高。平时叫声和普通羊一般,遇到险情时会发出尖锐的哨声。为了躲避天敌的伤害,它们在清晨和傍晚时最活跃。春、夏、秋季主要吃草本植物、野果和草籽,冬季以苔藓、地衣、乔、灌木的嫩枝叶为食。早晨觅食后便到溪边饮水,然后返回山岩休息,有时夜间也能活动。斑羚秋末冬初交配,怀孕期六个月,次年五至六月间产仔,一般每胎一仔,少有二仔。


保护区内珍贵的动物除前面介绍以外,还有金钱豹,豹猫、水獭、山驴子、猞猁、岩羊、青羊、小熊猫、大灵猫、血难、红嘴相思鸟以及蟒蛇等。这里是动物的天堂,对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来说,察隅的动物们过着谜一样的生活。


相关推荐

未解之谜热门

【图】埃及狮身人面像之谜,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去哪了【奇闻异事】

【图】 揭秘外星人之谜,外星人被人类囚禁在地球【奇闻异事】

【图】揭秘唐僧身世之谜,24岁获得三藏称号【奇闻异事】

【图】月球的身世之谜,同源说/分裂说/捕获説/碰撞说【奇闻异事】

【图】苏格兰鬼桥欧沃顿桥的秘密,600只爱犬离奇跳桥【奇闻异事】

【图】外星人遗址之谜,青海德令哈沙漠一夜出现巨型【奇闻异事】

热门文章

夜夜被两个男人玩得死去活来 涨精装满肚子怀孕系统

【图】南京灵异事件,南京最阴森邪门的十大闹鬼地【奇闻异事】

【图】英国70岁老太很博爱,与200位小伙约会【奇闻异事】

盘点世界上10大最奇特的蜘蛛(图)【图】

【图】柏雪灵异事件真相,爆红后离奇失踪(如今带娃出【奇闻异事】

【图】重庆来了UFO?外星人怕不是也想吃红油火锅了